我國歷史有1500年空白期 這其中發(fā)生了什么(我國歷史有1500年空白期)
短信|云霄鈺
編輯|云霄鈺
前言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這是老師和家長從小就給我們灌輸?shù)闹R。但在我們5000年漫長的歷史中,卻有長達1500年的“空白期”。
但我們并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史料來證實它在這段歷史時期的存在。這段歷史到底是什么,在這期間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消失的1500年
“夏商西周,東周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統(tǒng)一秦漢……”
這是我們從小就背誦的我國歷代朝代的序曲,而我們學習的各種史書中也將夏朝視為世襲王朝的起點。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多,我們發(fā)現(xiàn)我國直到東周時期才開始有詳細的近代歷史記載。史學界也稱東周之后的歷史為確信史,而東周之前的歷史都為半信史。
半信歷史主要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這段歷史,夏朝建立之前的500年,以及夏朝與商朝銜接的各500年是沒有確切史料記載的,體現(xiàn)這段時期的記載反而是各種廣為人知的神話故事,但神話故事并不能作為純粹的史料來使用,也無法對某一段歷史進行史實補充。
因此,在外國人或者國外學術界,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中國的歷史并沒有5000年,而是只有從商代開始的3500年。
其實,在我們古代,古人并不擔心中華文明有多悠久。他們只知道中國幅員遼闊。他們并不太關心具體的年份。無論如何,只要子孫后代能夠繁衍生息下去。
直到清朝末年,中國人民飽受列強欺凌。為了增加自信心,梁啟超提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概念,四大文明古國也是梁啟超提出的。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當時已向全國各省供電,表示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在我們現(xiàn)有的文本數(shù)據(jù)中,有實物證實以及文字作為考證,存在最早的王朝的確只有商朝。而作為商朝之前的夏朝包括以前的歷史,一直不被人所認可。
我們目前對夏朝的認識大致來自于《史記》。也就是說,大家對夏朝未來兩千多年的認識,來自于《史記》的十二紀,而《史記》是西漢時期寫的,離我們所熟知的夏朝有一段距離持續(xù)了近2000年。
因此,在20世紀初,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說法,那就是胡適提出的“東周以上無信史?!币馑季褪菛|周即公元前841年以前,中國沒有任何可信的歷史。
商朝是否存在都是一個問題,更不用說更早的夏朝了。而胡適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想法,竟然還是受到日本思潮的影響。
被否認的1500年
否認中國1500年的歷史,實際上是日本政治對學術的影響。
日本明治維新后,日本民眾普遍認為就是亞洲是落后的,歐洲是先進的。
在此基礎上,歐洲的文明史觀對日本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歐洲文明史觀將人類社會分為三個時代:野蠻、半開放、文明,相對的歷史就是上古、中古、近世。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對自己的歷史了解不多的國家。明治維新前尤其是江戶時代甚至江戶時代之前,日本將中國歷史看做普世歷史。
因此,日本學生早期學習歷史時,總是讀中文的《史記》或《漢書》,即日本當年是共享中華文明史的。
但明治維新后,日本提出脫亞入歐,這個口號是體現(xiàn)在全方面的,包括在歷史方面。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日本急切想要擺脫中國歷史對自己的影響,而此時日本的一位學者白鳥庫吉在20世紀初提出了“堯舜禹抹殺論?!彼谝槐緯忻鞔_說明中國古代不存在堯舜禹這些人物,而后又在《尚書的高等批判》中進一步對中國上古歷史進行了否定。
另一位日本人,NaitoHonan,在另一本書中提出,歷史是不斷被人所塑造的。
隨著中國現(xiàn)代改革,外來思想不斷對中國文化和思想造成沖擊和影響,
并隨著近代改革推翻封建帝制,中國學者們也開始號召在思想上沖破封建束縛,于是誕生了許多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都十分不合理的觀點。那么沒有記載的這1500年歷史是否真的存在?
1500年歷史是否存在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在現(xiàn)代士人對封建思想束縛的沖擊下,商朝的存在在當時受到了質(zhì)疑。
但在1899年,發(fā)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甲骨文。
1899年,清朝光緒年間,京城流行一種疾病。得病后,腹瀉不止。當時擔任清朝欽差大臣的王懿榮也患有此病,于是他請京城的醫(yī)生給自己開了一個方子。而在藥方中有一味名為“龍骨”的藥。
當時,王懿榮購買龍骨后,發(fā)現(xiàn)龍骨上刻有線條。他將幾塊拼湊在一起,依稀能看出簡單的象形文字。隨后王懿榮翻越史籍,對比了龍骨上的文字,發(fā)現(xiàn)了幾名商代君王的名號。
雖然王懿榮后來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為國捐軀,但他的后人卻將王懿榮多年來收集的龍骨賣給了許多歷史研究者。由于這種文字最開始被記錄在龜甲之上,所以后世將這種名字命名為甲骨文。
甲骨文的出現(xiàn)證實了殷商王朝的存在,后來的學者根據(jù)甲骨文的記載和其他文學史料得出結(jié)論:今天的河南安陽挖掘出了殷墟,并且在這里又出土了大量就在殷商事件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年
隨著殷商被證實存在,胡適所說的“東周以上無信史”已經(jīng)是不攻自破,可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疑問,商朝以前的夏朝和更早的歷史是否存在?
歷史文化變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現(xiàn)在知道,先進的青銅文化和甲骨文字系統(tǒng)出現(xiàn)在商代,當時如果沒有前期的積累,憑空出現(xiàn)這么一個及其先進的青銅器文化和文字體系是不合理的存在,所以商代以前必定有一個青銅器發(fā)展時期和文字形成時期。
根據(jù)現(xiàn)有出土文物和遺址,也證實了這段歷史的存在。我們現(xiàn)在普遍將二里頭遺址當做夏王朝的國都。
因為二里頭遺址與很多資料中記載的夏代所在地一致,而且根據(jù)遺址分析,二里頭遺址的建造時間與夏代的存在大致相符,出土的器物也與夏代的存在相符。我們想象中的夏朝。非常相似。
可以說,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證實了史料記載的夏朝時期,我們的祖先確實在這一地區(qū)建立了皇家國家。但是不是叫做夏朝就有人提出否定意見了。
就連根據(jù)文獻發(fā)掘二里頭遺址的著名考古學家徐旭升也提出二里頭遺址或許是夏王朝的國都,而如今負責二里頭遺址工作的許宏教授也提出,不建議將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改名為夏都博物館的建議。
徐旭升和徐宏都比我們更渴望確認夏朝的存在,但他們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不僅是遺址中沒有出土任何有關于夏朝記載的文字,就連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通篇也沒有關于夏朝的文字記錄。
因此,很多學術學者也表示,只要沒有出土相關文字,就不能認定我們所熟知的那些歷史是存在的。
在這段很多學者不承認的歷史中,我們神州大地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為什么我們要如此執(zhí)著于證實他們的存在呢?
中華文明的奠基與起點
隨著紅山文化、仰韶文化、大地灣文化的相繼發(fā)掘,我們熟悉的歷史淵源越來越早,但很多人仍然想確認我國歷史上1500年的空白期。
這是因為這1500年的神話時期中,中華文明開始出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很多文化都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萌芽。而我們自稱為炎黃子孫,炎帝和黃帝的事跡也在這段歷史當中。
這一千五百年是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到商末結(jié)束的。三皇五帝在不同的史書中有不同的人物,人們一般認為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當然,很多人也認為他們其實是一個完整的部落。
伏羲時期,中華民族正處于漁獵時期。相傳伏羲不僅制定了八卦,還開創(chuàng)了簡單文字符號,結(jié)束了結(jié)繩記事的時代,文字符號的出現(xiàn)代表著文明開始出現(xiàn)。
燧人的貢獻更為直接。他發(fā)明了鉆木取火,燧人之名由此而來。
在隋仁時之前,火總是來自于自然,但從那時起,中華民族的先輩們開始掌握生火的技巧,并且飲食文化隨著火的掌握產(chǎn)生了巨大的進步。
神農(nóng)氏被我們認為是農(nóng)耕文化變革時期,他將農(nóng)耕文化進行了大力推廣,讓中華民族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巨大的進步。
五帝時期最受我們關注的是黃帝時期,因為在古代部落文明中,各個部落都是分散的。雖然每個部落都有一個首領,但各個部落之間的接觸卻較少。
但黃帝卻率領部落到處征戰(zhàn),并吞并了炎帝部落。從此,炎黃部落開始結(jié)盟,我們作為炎黃子孫,這一時期對我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存在。
隨后炎黃部落和九黎部落之間就發(fā)生了爭執(zhí)。炎黃部落擊敗了九黎部落。從此,整個中國古代部落文明都尊崇黃帝,形成了對周邊部落的領導地位。而中華文明從遠古時代步入了文明時代。
雖然我們無從考證這一時期的各種神話故事,但古代部落文明確實存在,而且部落文明的繁榮發(fā)展為中華文明能堅持佇立五千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后來,堯、舜、禹是繼黃帝之后,在黃河流域相繼出現(xiàn)的三個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他們也建立了對周圍部落的領導地位,并且禪讓制也在這時開始出現(xiàn)。
五帝時期,中華文明一步步前進,直到大禹將領袖之位傳給了兒子啟,夏朝建立,作為我們所認為的第一個中國王朝,他代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人類的進步,也是中國奴隸社會的開始。
那么作為第一個王朝為什么夏朝沒有記錄呢?
關于夏代未出土文字,文學界和考古界有多種說法。首先當然是夏朝有文字,但我們沒有挖到相關的載體。
第二個是夏朝是陶器時代向青銅器時代的過渡時期,文字雖然有,但恐怕還沒有真正的形成。
我們今天的寫作起源于哪個時期,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相傳是倉頡所造的字。有學者認為中國文字最初不是用來記載語言的,而是帶有宗教性,它是用來和神明進行溝通的存在。
因為它們都是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被用來與神靈交流。通常有另一種語言或文字用于寫作。在世界范圍內(nèi),如英文、俄文、法文、甚至我們中國的蒙古文都是拼音文字,唯獨中文最為特殊,而中國最早的文字可能起源于商朝更早的時期。
但相比商代,有龜牌可以記錄,夏朝當時記錄的載體可能已經(jīng)隨著時代磨滅了。
近年來,不少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山海經(jīng)》所記載的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神話故事,與古代天文知識、農(nóng)歷歷法密切相關。
或許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沒有文字,導致歷史文獻的缺失,但中國文化、中華文明、中國歷史卻從來沒有一刻脫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