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秋優(yōu)秀建筑作品(張錦秋院士的建筑風格)
“在偉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堅信,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國家、民族腳踏實地做一些事情,這是一個基本的人生價值觀。”
——張金秋
“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需要你的地方去!”80多歲的張金秋常?;貞浧?964年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在人民大會堂聽周恩來總理的報告,至今仍覺得這個號召鼓舞人心。
春雷滾滾,種子發(fā)芽?!獜埥鹎镄睦锿蝗幻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想成為一名人民建筑師,就應該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兩年后,師從建筑大師梁思成、莫宗江的張金秋告別首都北京,來到古城西安。
不忘前人,服務今人,著想子孫后代,以人為本。1998年11月4日攝于西安陜西省美術館建筑工地。攝影師:侯一兵
當時張金秋懷著劉佳,組織讓她去技術部做科研,在那里可以安心養(yǎng)娃、看書、學習。但她卻要求去一線:“國家分配我參加三線建設,我就去生產線、設計室!”
張金秋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讓他一刻也不愿停下來。孩子一滿月,她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哺乳期,她查了《關中勝跡圖志》。孩子一進幼兒園,她就到太行山的溝壑里進行現場設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充滿激情的建筑系學生成長為一個心胸寬廣、冷靜的建筑師和一個比男人更優(yōu)秀的女人。張金秋迎來了她人生中極其重要的建筑項目————陜西歷史博物館。
20世紀80年代,博物館建設工程被列為國家“七五”規(guī)劃重點工程并開始實施。張金秋的方案從12個方案中脫穎而出。——是一座近代唐式建筑,宮殿式布局。整個庭院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四個角樓環(huán)繞著中殿,體現了唐代建筑的富麗堂皇。它最大的另一個特點是它避免了皇家建筑中常用的紅墻黃瓦,而是以黑、白、灰為主色調,突出了中國畫“水墨第一”的理念。
如今,陜西歷史博物館已成為象征陜西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標志性建筑。它建成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級博物館?,F已入選《第一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時光飛逝,時光飛逝。如今已是白發(fā)蒼蒼的張金秋,用幾十年的日日夜夜的努力,化身為傳遍陜西的“新唐風”。從剛柔相濟的“三唐工程”到大慈恩寺玄奘紀念館,從軒轅陵從皇宮到陜西省圖書館、陜西省藝術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大廳,從“城市客廳”鐘鼓樓廣場、現代住宅群群仙莊到“夢回大唐”唐芙蓉園,從大雁塔南廣場、曲江池遺址公園到丹鳳門文物博物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張金秋工作照
張金秋的每一件優(yōu)秀建筑作品都凝聚著她深厚的情感,表達了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自信。她不斷探索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多元化創(chuàng)作路徑,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環(huán)境觀、和而不同的建筑觀、和諧建筑的創(chuàng)作觀。
2018年5月,在住院治療期間,張金秋仍不愿放下手中的圖紙。病房里,她拿著尺子和圓規(guī),在3號畫板上用鉛筆勾勒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布局和輪廓。隨后,她又多次前往江蘇揚州。從基地選址、現場勘察到方案審核、開工等,這位80多歲的老太太絲毫沒有放松。2021年6月,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式開館。張金秋堅持親自到現場,拿著相機“打卡”。
在張金秋心里,她設計的每一棟建筑都是她的“孩子”。她也在建筑之林中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入選首批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當選首批中國工程院水利土木建筑工程系院士,榮獲首屆國家建筑行業(yè)最高獎。梁思成建筑獎……抬頭仰望天空,國際編號210232的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2022年3月,她還獲得了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終身成就獎。
張金秋徒手觸摸過無數的圖畫,但他的初心沒有改變。她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已經徹底融入了三秦這片土地。(光明日報記者詹媛)
院士簡歷:
張金秋(1936-),建筑師。1994年當選為第一批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設計的大雁塔風景區(qū)、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群賢莊小區(qū)“三唐工程”榮獲全國優(yōu)秀工程勘察設計獎、建筑創(chuàng)作獎中國學會設計風格被譽為“新唐風”;隨后的創(chuàng)作領域拓展至城市設計,代表作品有西安鐘鼓樓廣場、陜西省圖書館、陜西省美術館、黃帝陵軒轅殿、唐代芙蓉園、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陜西歷史博物館、延安革命紀念館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精品工程”。2001年獲首屆梁思成建筑獎,201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會科學技術成就獎。196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