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美女學霸(浙江大學女神)
今天是京都陪伴你一生成長的第2971天。
01
前段時間,《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三季上線了。
這一季,鏡頭背后的主角從律師變成了醫(yī)生。
項目組從全國各地選拔了8名不同學制、有無臨床經(jīng)驗的醫(yī)學生,競爭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的面試機會。
與上一季高顏值碩士海歸齊聚不同,本季實習生個個都是醫(yī)學碩士。
然而,盡管他們的學歷非常驕人,有的甚至在科研上獲獎,但走上工作崗位,還是難免會遭遇失敗。
比如,在浙江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浙江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的科研大亨劉暢,在實習第一天就遭到了嚴重的虐待。
面對主治醫(yī)師的提問,學歷較低的高尚回答得很流利,而零臨床經(jīng)驗的劉暢則一臉茫然。
那么,第一次考核之后,劉暢的考核分數(shù)比同系的高尚低了12分。這讓一向最優(yōu)秀的她崩潰落淚。
這樣的壓力讓這個95后女孩感到無比的焦慮和不自信。
但當老師問她是否愿意認輸時,她沒有回答。相反,她用行動告訴老師她“不放棄”的態(tài)度:
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積極尋求建議;
同事下班后,她還在病房里與患者交流,試圖更全面地掌握患者信息;
她是深夜辦公室里唯一一個背著難記的醫(yī)學術(shù)語的人。當然,她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第二次考核,她打出精彩翻身,取得了90分的高分。
我在為她高興的同時,也思考了一個經(jīng)常被討論的話題:決定一個人成功的是努力還是天賦?
很多人認為頂尖學者之所以是頂尖學者,是因為他們有才華;能夠進入清北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天生的天才。
也有一些漁民會以此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我一事無成,因為我不聰明,我只是不努力”?!叭绻遗ぷ鳎瑒e人會怎么樣?”
但職場美女學霸劉暢的逆襲告訴我們:無論你有多么有才華,如果你不努力,你仍然可能會被那些不如你有才華的人壓垮。
想要脫穎而出,只有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02
我曾經(jīng)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尖子生的努力能有多可怕?
受訪者@李青洲分享了一篇文章內(nèi)容,獲得1.8K點贊。文章作者為清華大學學生,以下簡稱小A。
小A說,在清華時,他了解到湖北同學的高中學習經(jīng)歷:學校所有學生都住校,每年春節(jié)放假三天,其余的每年放半天假。月。一年總共有九天假期。
“現(xiàn)在回想我們的高中,我非常后悔。如果我能像南方的同學一樣抓緊時間,我高考一定能取得第一名。”
除了來自湖北的高中生,小A還講述了自己進入清華大學后的學習生活。
他說,他宿舍里的電視幾乎從來不開過。大家在考試后并沒有休息和放松,而是馬不停蹄地準備下學期的課程,準備托福GRE考試,或者學習一些實用技巧。
為什么?因為清華大學的淘汰率非常高,有的院系淘汰率達到了30%。
四年內(nèi)如果一科不及格,將被取消研究生學習資格;如果三科不及格,將被退學。
“所以不要總是想著安逸,你必須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不要以為清華大學的所有學生都智力超群,大多數(shù)學生的智商并不比別人高多少?!痹谧母魑?,他們比我想象的要好,你們擁有的很多東西就是你們對未來的態(tài)度……
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而放棄任何誘惑。即使是除夕夜,清華的自習教室也會人滿為患。
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清華的學生,沒有星期六,沒有星期日,沒有假期。(清華的學生,沒有周六,沒有周日,沒有節(jié)假日。)
正是這種精神,創(chuàng)造了清華的神話。沒有這個,就很難進清華?!?/p>
我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熱搜:清華學子曬出了一周的作業(yè),尋求幫助。
一名清華學生將一周的作業(yè)貼在網(wǎng)上,大喊“救命”“我真的要崩潰了”。
視頻中,有網(wǎng)友寫了整整50頁的文件,而且全部要用英文寫。他實在忍無可忍,就把自己的作業(yè)拍成了視頻,上傳到網(wǎng)上。
看到這位網(wǎng)友的求助,你是不是突然明白為什么名校的學習氛圍總是這么好呢?班級里人滿為患;下課半小時,講臺前聚集了一群人提問;周末圖書館依然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因為你不努力,你隨時可能被淘汰。
03
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尖子生的,既不是天賦,也不是努力。
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十幾年來由成長環(huán)境、出身階層、教育資源、人生軌跡等因素潛移默化形成的“習慣霸權(quán)”。
天賦差距確實存在,但不要高估它的重要性,以至于你將許多實際上源于后天習慣的隱藏因素歸因于天賦。
兩年前我在網(wǎng)上瀏覽新聞,看到了人民日報對劉德華的專訪。當記者問他這些年努力的源泉是什么時,劉德華說:
“只要讓努力成為你的習慣,你就不會感到任何壓力。”劉德華本人就是這樣的人,正是他幾十年來日復一日努力的習慣,才讓他從一個沒有背景的人成長起來。一個資質(zhì)平平的傻孩子,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王者,金像獎最佳男主角、TVB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吉尼斯世界紀錄獲獎最多的香港男歌手。
他的成功不是靠天賦,而是靠努力。
這個道理很多人其實都明白,但能像劉德華一樣讓努力成為習慣的人卻很少。
大多數(shù)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斷斷續(xù)續(xù)地干活、斷斷續(xù)續(xù)地吃飯等死:
突然讀到一段雞血,瞬間受到啟發(fā)。我本想馬上把書讀完,但幾天后我又堅持了,又故態(tài)復萌了。
當我決定減肥時,我制定了幾個月的跑步計劃,但結(jié)果時不時就掉下來;
報考公務員后,我買了很多書,但一個月后我還是沒有打開;
……無法持續(xù)努力,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視了一個關(guān)鍵因素:有效的反饋。
反饋是對做某事的獎勵。
許多人喜歡在做某事時立即得到反饋。這就是為什么這個游戲如此有趣。因為你“努力”,所以你可以通過通關(guān)獲得金幣,升級積分,并得到即時反饋。
另一方面,如果你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那是因為你努力了卻沒有反饋,看不到立竿見影的回報。
04
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定期通過單元測試、月考等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這也算是一種反饋的手段。
但工作之后,我們卻很難明白自己成長了多少。
“我做項目是否更自在?向領(lǐng)導匯報時我是否更放松?”這些能力都需要慢慢積累和成長。如果沒有實時的積極反饋,就很難建立信心,從而影響我們。下一步的努力。
因此,我們不妨為我們的目標找到一些可量化的、高頻的正反饋。
比如,如果你想減肥,不妨買一個可以檢測體脂百分比的體重秤,記錄每天運動后的變化;如果你想練習寫作,整理思路,不妨每天在速記頁上寫點東西。讀者的點贊是良好的積極反饋。
量化你的人生目標,讓每一天都像打游戲時一樣充滿興奮和斗志。
京都君在《終身成長詞典》《量化反饋》條目中提到了兩條具體建議:
定量預測
《異類》一本書提到一個觀點:要成為任何領(lǐng)域的專家,通常需要刻意練習10000小時。
10,000小時并不是一個準確的數(shù)字。與領(lǐng)域難度、個人天賦、練習方法、后續(xù)系統(tǒng)等多重因素有關(guān),因人而異會有很大差異。
但至少,10000小時的量級是可以給我們參考的。
比如,即使是天才,也至少要花費1000個小時;即使是一個平庸的人也不會花費超過10萬個小時。在這個范圍內(nèi),大家都有活動的空間。
從定量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增強繼續(xù)努力的動力。
及時反饋
在努力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做到即時反饋,效果將會是顯著的。
比如我們做某件事的時候,成為專家是方向,但是我們可以分解很多中間節(jié)點,轉(zhuǎn)化成我們觀察到的信號,進行反饋監(jiān)控。
以練習寫作為例,我們可以用多個指標來診斷練習的有效性:
關(guān)于字數(shù),以前我很難寫100多個字,但現(xiàn)在我可以寫1000多個字。
速度,以前寫一篇千字文章需要很長時間,現(xiàn)在半小時就可以寫完。
文學才華。以前寫文沒有什么文采,現(xiàn)在卻離專業(yè)水平又近了一步。持續(xù)努力是一項偉大的技能,只有百萬分之一的人能夠做到。
但如果你學會使用定量反饋來監(jiān)控你努力的效果,你的努力可能會慢慢成為一種習慣。
有人借用小學數(shù)學中的旅行公式——距離=速度*時間來類比天賦與努力的關(guān)系:
天賦就等于速度。個體在做某件事時存在差異,但差異大嗎?能超過10倍嗎?是的,但很少。
時間意味著努力。比如考研,你可以一整年都不上班,利用這段時間來準備考研。250天,每天8小時,你有2000小時的準備時間。
而大多數(shù)人可能連200小時的準備時間都沒有。這個時候,你的努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人沒有機會競爭才華和智力;他們所競爭的只是努力工作和執(zhí)行力。
正如劉暢的老師董主任所說,博士學位只是成為醫(yī)生的起點。一名初級醫(yī)生成為專業(yè)主任醫(yī)師需要20年的時間。
共勉。
作者:白飛
每天精讀一個新概念,終身學習,終身成長。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京都(ID:jingdu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