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一首《長相思》無人可及的詩(李煜一首《長相思》無人可及的詩句)
在宋詩史上,李漁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尤其是其亡國后的作品,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等,讀來肝腸寸斷、滿目蒼涼。
相比之下,李漁亡國前的作品多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愛情,風(fēng)格柔和,藝術(shù)價值較低。
但有一首詩是個例外。被認(rèn)為是李漁早年的代表作。
六百多年來,很少有人敢模仿。
直到清朝才子納蘭容若在不眠之夜模仿一首詩,很多人認(rèn)為可以超越前者。
這首歌叫《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fēng)月閑。
“思念相思,思念相思,若問相思終,不及相見?!?/p>
相思,是一個很纏綿的詞。前面加上一個“長”字,顯得更加委婉悲壯。
似乎思念之情是長久的,沒有盡頭的。
長相思也是一個品牌名稱。
它還有其他幾個別名:吳山青、山漸青、青山相送迎、長相思令等。
李漁的這首詩寫的是思念妻子的“秋怨”。
女人在秋天思念愛人的悲傷。
令人驚訝又驚奇的是:
寫的是“秋怨”,“秋怨”二字卻偏偏深藏不露。
寫的是“思婦”,卻在詞中絲毫找不到有關(guān)思婦的任何外貌、形象、神態(tài)的描寫。
作為讀者,我們所能讀到和看到的是:
一座座高山連綿不絕,高高低低。
抬頭望去,是浩瀚高遠的清明,空無一物。
更遠的天空,有模糊的煙水,彌漫著一絲冰冷。
“平原處處是泉山,泉山外有旅人”。
一切景色隨著失蹤女子的目光移動而逐漸擴大。
我們看到的,都只是思婦憑欄遠望所見之景。
我們看不到的,是思婦內(nèi)心一次又一次期盼落空的幽怨、失望與惆悵。
樹上的楓葉像火一樣,灼痛著眼睛,就像失蹤的女人燃燒著的思念。
一年又一年。
菊花開了,又菊花謝了。
塞外的大雁每到秋天都知道南歸,那么游子為何不歸來呢?
他回不來了?
還是不想回去?
失蹤女子的心里,有時刻的擔(dān)憂,時刻的怨恨,時刻的希望,時刻的苦澀。
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池水中,激起一圈圈漣漪,最終攪亂了池中的泉水。
清末著名詩人余碧云評價道:
“此詞以輕淡之筆,寫深秋風(fēng)物,而兼懷遠之思,低回不盡,節(jié)短而格高,五代詞之本色也?!?/strong>
李漁的詩雖然只有三十六字,卻將“長相思”三個字詮釋得凄美空靈。
此后六百年來,很少有人敢模仿。
直到清朝才子納蘭容若的歌《長相思·山一程》問世。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fēng)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與李漁的《思女秋怨》不同,納蘭容若的詩寫的是遠行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15日,康熙帝因平定云南,出關(guān)西巡國東,祭祀奉天祖陵。
納蘭容若一路跟隨,于二十三日離開山海關(guān)。
塞外嚴(yán)寒,風(fēng)雪交加,詩人不禁思念家鄉(xiāng),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這是多么漫長而遙遠的旅程啊。
一路上,我們翻山越嶺,登船涉水,一程又一程,仿佛沒有盡頭。
每一天,我都感覺離家越來越遠。
夜已深了,空曠的原野上,已經(jīng)搭起了上千頂帳篷。
帳篷外不時刮起大風(fēng),雪花飄落,發(fā)出沙沙的聲音。
夜深了,風(fēng)雪彌漫,讓人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每一頂帳篷,都亮著一盞無眠的孤燈。
每一盞孤燈下,都是一個想家的人。
想起家鄉(xiāng),此時此刻一定是溫暖而寧靜,沒有風(fēng)聲雪聲。
樸實自然的語言,不加修飾的文筆,莫名地觸動著每一個游子的心。
王國維非常欣賞納蘭容若的這首詩。
他特別喜歡“夜深千帳燈”這句話,氣勢磅礴,氣勢磅礴,幾乎可以與“長河夕陽西下”、“大江晝夜流”相媲美。
李鈺和納蘭容若。
這兩個人,一個是南唐末代國王,一個是清朝的貴族親王。
兩個看似毫不相關(guān)的角色,在《長相思》兩首歌曲中卻略有交織。
平心而論,兩人的作品各有千秋。
同樣寫相思,一個愛情,一個鄉(xiāng)情。
有人偏愛李煜的深婉纏綿,有人則更欣賞納蘭容若的淳樸動人。
那么,你會更喜歡哪一首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詩歌世界原創(chuàng)發(fā)表。作者: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