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備虛詞(高考虛詞總結)
#虛詞
中考虛詞第一部分,羅思老師介紹“之乎者也”四個知名度較高的虛詞,但這四個虛詞在中高考試卷中,重要性還只是二線的,今天螺螄文言文虛詞第二彈,為大家介紹在中高考虛詞考試中站C位的選手:其為所以。
#【其】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數(shù))。
北明有魚,其名彭。(《北冥有魚》)
闕子的弟子,不如孔子聰明。(《師說》)
武帝賈起義(《蘇武傳》)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包括復數(shù))。
人神色平靜、從容,仿佛在聽茶聲。(《核舟記》)
他聞道,必定先于我。(《師說》)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雖死九次,仍無悔。(《離騷》)
失去你所給予的。(《燭之武退秦師》)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勺g為"那""那個""那些""那里"。
其
一夜之間就有一人死亡。(《蘇武傳》)
再次前進,希望能耗盡森林。(《桃花源記》)雖然我是個傻瓜,但我知道這是做不到的。(《諫太宗十思疏》)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這些”。
既然保存下來了,就不能舍棄了。(課外《指南錄后序》)
6.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在巖石中挑選一兩塊扣好。(《石鐘山記》)
(二)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我要使用到安陵五百里的土地,安陵君就賜予我吧?。R:是)攻不下,圍不上,我們就
還。(《燭之武退秦師》)
三箭隨你,是我父親的遺志,你永遠不會忘記!(《伶官傳序》)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這就是圣人是圣人、愚人是愚人的原因嗎?(《師說》)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以我余年僅存的力量,已經(jīng)無法摧毀這座山的一根毫毛了。它們與泥土和巖石有何相似之處?(《愚公移山》)
(三)用作連詞。
1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
真的沒有馬邪嗎?你真的不了解馬嗎?(《馬說》)
2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
如果一個人的作品不精,德行不完善,那是因為他的本性低劣,所以他的心不如他的耳朵敏銳。(《送東陽馬生序》)
(四)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路那么遠,我就從上到下尋找(《離騷》)
佩戴色彩鮮艷、繁復的裝飾品,顯得美麗而美麗(《離騷》)
【何其】譯為“多么”。
至于對天發(fā)誓,剪發(fā)垂襟流淚,那是多么糟糕?。?《伶官傳序》)
#【為】
(一)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伐木為兵,揭竿為兵
旗幟。(《過秦論》)
然后以六合為家,以衛(wèi)漢為宮。(《過秦論》)
將地面挖成土坎并生火。(《蘇武傳》)
冰是由水制成的,但比水冷。(《勸學》)
你因為我而投降,我們成為兄弟。(《蘇武傳》)
取南方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2以為,認為。
這是秦亡的延續(xù)。偷
國王不會接受(《鴻門宴》)
兩個孩子笑道:“誰更了解你們啊!”(《兩小兒辯日》)3判斷詞,是。
你是
為臣之人,不顧仁義。(《蘇武傳》)
如今,人人都是劍客,我是魚。(《鴻門宴》)(二)介詞。
1表被動,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為所"或"為……所",譯為“被”。
我屬于今天
這是一個囚犯。(《鴻門宴》)
如果你死了,你的國家被毀了,你會為世界而笑,(《過秦論》)
否則的話,所有人都會被俘虜。(《鴻門宴》)2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
兒子因父親而死,被死恨(《蘇武傳》)
3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
你給我打電話。(《鴻門宴》)
4對,向。
可以做什么?(《鴻門宴》)
5復音虛詞,“以為”,把……作為。
若舍正以為他是主持人。(《燭之武退秦師》)
(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呢。
今人如劍,我如魚肉,何必說此話(《鴻門宴》)
懷瑾為什么要抱著宇讓他看?
?(《屈原列傳》)
#【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吳廣也奉命前往旁邊的叢廟。(《陳涉世家》)
某個地方,母親在這里。(《項脊軒志》)
(二)助詞
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有道之處,就有老師
節(jié)省。(《師說》)
升職、受寵、受福后,怎敢留戀與期盼(《陳情表》)2“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夜間,派兵包圍該地
公寓。(課外《〈指南錄〉后序》)
我路過的屠夫朱海(課外《信陵君竊符救趙》)3.【為……所】“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
英聽說姬的父親為人所熟知
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仆人用口語遭遇這場災難,被鄉(xiāng)黨嘲笑侮辱祖先(課外《報任安書》)#【所以】
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
老師就是講真相、受業(yè)解惑的人。(《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
故遣將守城門,以備盜賊出入作亂。(《鴻門宴》)
【所謂】所說的。
這場所謂的戰(zhàn)爭
比朝廷還好。(《鄒忌諷齊王納諫》)
這不是我所說的教人解惑的人。(《師說》)【所在】到處。
石頭里有聲音,那聲音在哪里?
他們?nèi)俊?《石鐘山記》)
#【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漢代也保留了比例。(《蘇武傳》)
士大夫最終不肯夜泊在絕筆之下。(《石鐘山記》)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久而久之,你就能通過腳步聲來識別人了。(《項脊軒志》)
皆善言辭,以詩聞名。(《屈原列傳》)
地方人民不依賴疆域,國家鞏固而無山河之險,地方人民不依靠軍事革命的好處。(《孟子》三章)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如果您想享受旅行的樂趣,請考慮這三種駕駛方式。(《諫太宗十思疏》)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冒著暴風雪離開京城。(《登泰山記》)。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懷王不識忠臣之別,內(nèi)受鄭秀之惑,外受張儀欺壓。(《屈原列傳》)
對金無禮。(《燭之武退秦師》)
若刑罰觸手可及,則因憤怒而刑罰不分。(《諫太宗十思疏》)
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如果不按照正確的方式使用食物,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其潛力。(《馬說》)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一勝十(成語)晝夜(成語)秋為時期(《詩經(jīng)·氓》)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勺g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突然靈魂一跳,靈魂一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老了,與人和睦;年輕時,我與人相處融洽。(《齊桓晉文之事》)
2表示承接關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于等四人持火進入。(《石鐘山記》)
樊噲轉盾擊之。(《鴻門宴》)
3表示目的關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被秦人的威信所劫,被日月斬斷,導致滅亡(《六國論》)
4表示因果關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不行賄者將被殺(《六國論》)
5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樹木茂盛,泉水開始潺潺流淌。(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助詞
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自從我被任命以來,我整夜都感到悲傷。(致:表時間)(《出師表》)
(四)動詞
1以為,認為。
徐公皆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先帝不認為群臣卑鄙,徒勞無功。(《出師表》)
2用,任用。
不必用忠,不必用德。(課外《涉江》)
(五)名詞。譯為:緣由,原因。
古人燭光出行,這是一件好事(李白放學后《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假。
有“有”的意思。
這很奇怪。(《陳涉世家》)
同“有”,停止
如果沒有辦法,會發(fā)生什么?(《齊桓晉文之事》)
【以為】
1認為,把……當作或看作。
老虎看著它,認為它是一個巨大的東西,認為它是神。
醫(yī)生把病治好就是功勞!
2.把……作為或制成。
取南方百越之地,以為
桂林,湘君。(《過秦論》)
煉成十二個金身。(《過秦論》)【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果。
我寫下來,感嘆李淵的樸素,笑李勃的丑陋。(《石鐘山記》)
【有以】【無以】意思分別是“有什么辦法用來……”“沒有什么辦法用來……”
項王尚未
回應道:“坐吧。”(《鴻門宴》)
故不積步,則不能達千里;不積小流,成不了江河(《勸學》)
如果沒有奶奶,就沒有我的今天;如果奶奶沒有我,我這輩子就活不下去了(《陳情表》)
-首趟特快列車-
高中高考必考虛詞第一考
文案:洛絲中文組|編輯:陳靜
原創(chuàng)文章,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
羅老師(微信同)
今天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啦~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如果您喜歡,請務必“閱讀”
每天5分鐘,中國百科專家
將“星星”保持在頂部不僅可以讓您準時,還可以防止您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