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報告看不懂去哪里咨詢(體檢報告看不懂掛什么科)
現在正是體檢的旺季。大家一定要認識到定期體檢的重要性。然而,很多人在收到體檢報告時,面對晦澀難懂的醫(yī)學術語和密密麻麻的數字,仍然一頭霧水。如果看到箭頭后面的指標上下浮動,你會更加緊張,興奮程度堪比“開盲盒”。如何正確解讀體檢報告?接下來,我們將一步一步教您了解常見指標的含義。
指標一:血壓
正常收縮壓上限為140毫米汞柱,正常舒張壓上限為90毫米汞柱。如果超過這個標準,則認為血壓高于正常值。
體檢時需要提前靜坐10分鐘,保持情緒穩(wěn)定。另外,如果你的血壓一旦升高,就不能診斷為高血壓。診斷需要在不同日期至少測量三次血壓。
健康處方:低鹽飲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應定期監(jiān)測血壓,遵醫(yī)囑服用降壓藥,避免突然停藥或減量。
指標二:血糖
血糖檢測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糖化HGB)??崭寡牵?小時內不攝入糖或任何含糖食物)的正常值為3.9-6.1mmol/L。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圍6.1mmol/L時,稱為高血糖。
糖化HGB反映了過去90天內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用于評估長期血糖控制情況。
血糖并不是一個固定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暴飲暴食、高強度運動或情緒激動都會導致血糖升高。這些情況都屬于暫時性高血糖,但如果長期不控制高血糖,最終可能會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健康處方:控制總熱量、少食多餐、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監(jiān)測血糖,遵醫(yī)囑長期藥物治療,定期門診隨訪。
指標3:轉氨酶
轉氨酶是肝細胞受損最直接的指標,主要集中在丙氨酸轉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T)。
ALT的正常值范圍是0U/L-40U/L。然而,ALT缺乏特異性。疲勞、飲酒、感冒、情緒因素等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肝細胞膜通透性改變,但由此引起的轉氨酶升高一般不高于60U/L。一旦ALT值高于80U/L,就有診斷價值,需要去醫(yī)院治療。
AST的正常值范圍是0U/L-40U/L。AST升高在診斷肝炎中的意義與ALT相似。一般來說,AST的增加幅度不如ALT。一旦AST值高于ALT值,表明肝細胞損傷壞死程度嚴重。這時,同工酶(ASTs和ASTm)的測量就具有更大的意義。輕度肝損傷時,僅AST升高,重度肝損傷時,ASTm顯著升高。
這兩項指標升高多見于肝炎、肝臟腫瘤、使用傷肝藥物等,但在某些生理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假陽性”。需要排除大量飲酒、劇烈運動、勞累過度、發(fā)燒、懷孕等。
肝功能檢查是通過空腹抽血進行的,空腹時間一般為8-12小時。建議檢查前一天晚上21:00后不要進食,晚餐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胡蘿卜素和葉黃素豐富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檢查當天,檢查前不能吃早餐、喝水、進行體育鍛煉或劇烈運動。到達醫(yī)院后,應安靜休息20分鐘,然后再進行抽血檢查。
飲酒會影響肝功能中的轉氨酶指標。檢查前一天晚上您不應該飲酒。同時,靜脈滴注期間或服藥4小時內盡量避免進行肝功能檢查。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最好在肝功能檢查前3-5天停藥。
健康處方: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戒煙限酒,適當作息;兩周后復查門診。
指標4:腫瘤標志物
甲胎蛋白(AFP):常用于監(jiān)測原發(fā)性肝癌和消化道腫瘤的肝轉移。肝癌的診斷標準之一是AFP400g/L。乙型肝炎、肝硬化、妊娠或生殖腫瘤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升高AFP。對于甲胎蛋白低度升高的患者,應結合影像學動態(tài)觀察。
癌胚抗原(CEA):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在腸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中可升高。臨床上主要用于監(jiān)測胃腸道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
碳水化合物抗原CA153:乳腺癌的特異性標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CA153升高,但早期乳腺癌CA153陽性率較低。
健康處方:大多數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有限。如果只有一次增加,則無需驚慌。建議1個月后去看癌癥??漆t(yī)生,動態(tài)監(jiān)測指標。
什么是結節(jié)、息肉和占位性病變?
-結節(jié)/腫塊
結節(jié)是相對較小的腫瘤,較大的稱為腫塊,可以發(fā)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大多數結節(jié)是良性的,需要定期隨訪。
甲狀腺結節(jié)在體檢時很常見。平均每五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甲狀腺結節(jié)。甲狀腺結節(jié)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于結節(jié)的性質。體檢時發(fā)現的甲狀腺結節(jié)絕大多數是良性的。但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與放射性暴露、自身免疫、遺傳等因素有關),因此鑒別結節(jié)的良惡性非常重要。主要方法是通過超聲檢查來判斷。
如果體檢時發(fā)現結節(jié)/腫塊,應注意其硬度、活動度、邊界和生長速度。中老年人群體檢查時,如果發(fā)現結節(jié)/腫塊,即使不痛、不癢、不出現癥狀,也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yī)。
-息肉
息肉是指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的贅生物。大多數是良性的,但也有少數有惡變的傾向。以膽囊息肉為例,90%是非腫瘤性息肉,基本不會癌變。非腫瘤性息肉中65%是膽固醇性息肉,與飲食密切相關。高膽固醇飲食或脂肪肝的患者特別容易患膽固醇息肉。
膽固醇息肉大多在1厘米以內,常見多種形式。對于1厘米以下的膽固醇息肉,可以每六個月至一年復查一次B超,觀察大小、形狀、數量的變化,無需手術。如果膽固醇息肉與膽結石和膽囊炎癥有關,建議手術切除。如果息肉直徑大于1厘米,年齡大于50歲,建議盡快就醫(yī),可考慮手術治療。
-占位性病變
通常出現在B超、CT、MRI等影像學結果中。占位性病變一般指腫瘤(良性/惡性)、寄生蟲、結石等。根據身體占位部位的不同,病情也有所不同。建議由專科醫(y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
另外,可以收集歷年體檢報告,每年進行“連連看”,觀察指標變化,定期復查,進一步檢查,讓體檢真正掌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