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越王勾踐世家的內(nèi)容是什么(史記精讀·越王勾踐世家)
[前言]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是三十世家第十一章。主要記載了越國從勾踐到武強一百多年的歷史以及范蠡的一些事跡。
【越國歷史】
越國祖先
越的祖先是大禹的后裔,夏皇后少康的妃子。少康封于會稽(今紹興),祭祀大禹。后來經(jīng)過二十幾代,傳給了云長(勾踐的父親)。
吳越爭霸
與吳國類似,越國也處于蠻夷之地。吳越兩國不僅是鄰國,而且有著相似的風(fēng)俗習(xí)慣(如剪發(fā)、紋身等)。吳越之間的進攻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沒有把握。據(jù)《史記》記載,兩國在吳王闔閭、越王云昌一代就已結(jié)仇。
第一回合
越王勾踐元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聽說云長去世,起兵攻打越國。結(jié)果,吳軍在賈、黎之戰(zhàn)中大敗,吳王闔閭被射傷。闔閭臨死前叮囑兒子富察不要忘記報仇。
第二輪
三年前(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為了報仇日夜練兵,便決定趁吳國尚未起兵的機會,這樣越國就可以先攻。這時,范蠡極力勸阻,勾踐不肯,執(zhí)意出兵伐吳。結(jié)果,越南軍隊在富角之戰(zhàn)中慘敗。勾踐率殘軍五千退至?xí)?,吳軍包圍。越國大夫文種派使者到吳國求和。條件是勾踐投降吳王夫差。夫差本想答應(yīng)越國求和,卻被伍子胥勸阻(“天賜越國于吳,故不許”)。文種與勾踐商量后,決定賄賂吳太宰沛,尋找與勾踐講和的突破口。于是,太宰沛接受了越國的賄賂,游說武王夫差赦免越王勾踐。夫差又想答應(yīng),伍子胥卻再次勸阻(“現(xiàn)在不滅越國,以后會后悔的”),但這一次夫差沒有聽伍子胥的勸告,而是選擇接受岳提出的條件,罷兵還家。
第三輪
勾踐被赦免后,回到越國,嘗到了勇氣,發(fā)誓要報仇?!妒酚洝酚涊d:勾踐“自己耕種,妻子自己編織。食物中不加肉,衣服上不挑重料。她禮敬賢能,厚待賓客,舉世聞名。”扶貧上吊,與人民同心協(xié)力。”國家政務(wù)交給溫家寶處理。但范蠡和哲吉大夫卻留在吳國當(dāng)人質(zhì)(兩年后又回到越國)。
七年后,越王勾踐打算起兵伐吳。群臣會見同僚,勸阻勾踐,給他建議:與齊結(jié)盟,親近楚國,附庸晉國,慷慨賄賂吳國,等待吳國發(fā)動戰(zhàn)爭,然后聯(lián)合齊國、楚國,與晉共攻吳(“聯(lián)齊,親楚,附晉,以扶吳。吳志大,故輕戰(zhàn)。我與其勢,三國攻之?!保┰绞抢^承它的缺點,就越能戰(zhàn)勝它。”)勾踐采取了會同人的策略。
兩年后,武王夫差打算攻打齊國,但伍子胥勸阻了他,并告訴夫差:越國是吳國最嚴重的問題(“吳國有越國,其最嚴重的問題”)。夫差不聽,而是選擇攻打齊國,吳國獲勝,伍子胥告訴夫差不要太驕傲(《王無錫》)。為了試探武王夫差對越國的態(tài)度,越國大夫文種到吳國借糧。伍子胥勸武王不要借,夫差還是借了。伍子胥預(yù)言,三年后吳國將淪為廢墟(“大王不聽諫言,三年后吳國將淪為廢墟”)。太宰沛聽說后,趁機誹謗武王夫差。最終伍子胥被夫差判處死刑。伍子胥臨終前,囑咐使者將眼睛放在城門上,親眼目睹越軍攻打吳國都城(“我必須把我的眼睛放在吳國的東門上觀看”)。越南軍隊進入”)。
一年后,勾踐問范蠡是否可以攻打吳國,范蠡拒絕了。第二年春天,武王夫差率領(lǐng)精銳部隊前往黃池與諸侯會盟,只留下殘兵和太子。勾踐又問范蠡是否可以攻打吳國,范蠡說可以。于是,越軍趁著吳國空虛,水路推進,征服了吳國。此時,武王正在黃池。得知吳國戰(zhàn)敗的消息后,他封鎖消息,并派人送厚禮給越國,以求和。越王勾踐知道此時越國的實力還不足以滅掉吳國,于是同意議和。
第四輪
四年后,越國再次進攻吳國,吳軍大敗。越軍圍困姑蘇武王夫差三年。夫差派人求和,勾踐忍無可忍,想答應(yīng)吳國的求和。范蠡提醒勾踐不要忘記會稽之恥。勾踐仍忍無可忍,范蠡便鼓著陣勢,勸吳使節(jié)退兵。使者回來后,告訴夫差,夫差就自殺了。吳越爭霸,以越勝吳滅而告終。
從繁榮到衰落
越國滅吳后,勾踐率軍北渡淮河,在徐州與齊、晉結(jié)盟,向周天子進貢。后來,他被周天子封為霸王。勾踐離開徐州,將淮河附近的土地贈與楚國,將宋國所占的土地歸還給宋國,將泗水以東一百里的土地賜給魯國。此時,越軍在江淮地區(qū)猖獗,形勢空前。
在越王不強的時候,越國起兵北攻齊國,西攻楚國,繼續(xù)與中原諸侯爭霸。攻楚時,越軍大敗,越王被殺。楚國占領(lǐng)了吳、越的全部土地,越國從此分崩離析。
【范蠡事跡】
成功后退休
范蠡輔佐勾踐二十多年。勾踐滅吳后,范蠡被封為將軍。范蠡認為勾踐是一個可以與他同甘共苦,卻不能與他分享快樂的人。范蠡審時度勢后主動辭職,離開越國前往齊國。
到達齊國后,范蠡寫信給他的“伯樂”和“同僚”——文中。信中說:“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熟。越王是長頸鳥嘴人,共患難而不共”??鞓?。你為什么不去呢?”文種收到信后,并沒有立即離開,而是選擇以病為由拒絕上朝。結(jié)果有人趁機誣告他叛國。最終,文種被勾踐判處死刑。
最富有的一方
范蠡到了齊國,隱姓埋名(自稱“鴟伊子皮”),在海邊務(wù)農(nóng)、置產(chǎn),很快就擁有了數(shù)十萬資產(chǎn)。齊國人聽說了“古邑子皮”后,就請他擔(dān)任國相。范蠡沒有接受,而是返回了湘陰,分散了家財,偷偷離開了陶地。
在陶地,范蠡自稱“陶朱公”,繼續(xù)經(jīng)商。沒過多久,他就積累了巨額財富,成為了一名富商。
“有錢人的兒子不會死在市場上”
范蠡在陶地生下一個小兒子。小兒子長大后,二兒子因殺人被囚禁在楚國。范蠡讓小兒子帶著女兒去救二兒子。小兒子臨行前,大兒子以孝為名要求代行,并威脅要自殺。妻子也為大兒子說話,范蠡只好讓大兒子去了楚國,并命他到了楚國后,將一千兩黃金送給好友莊生,一切就都好了。就聽莊生的安排了。大兒子出發(fā)前,偷偷帶了數(shù)百金子。
到了楚國,長子把女兒交給了莊生,莊生讓他趕緊離開楚國。大兒子離開了莊勝家,卻沒有離開楚國。他反而留下來,繼續(xù)用自己的錢賄賂楚國的權(quán)貴。
莊公本人無意接受禮物。他告訴妻子,如果他突然去世,這筆錢還是要還給陶朱公。莊公會見楚王后,勸說楚王根據(jù)星象進行大赦,楚王同意了。楚國的長子聽說楚王要特赦。他不明真相,以為女兒的金子被浪費了,就到莊生家要回女兒的金子。
莊生深感屈辱,于是再次去見楚王,告訴楚王先下令處死陶諸公的次子,然后再大赦。最終,大兒子不但沒能救下弟弟,還害死了弟弟。
大兒子回家后,除了范蠡,大家都很傷心。其實范蠡早就料到自己的大兒子一定會殺掉自己的弟弟,所以一開始他就安排自己的小兒子去了楚國。原因是,大兒子年輕時經(jīng)歷過艱苦的生活,知道錢來之不易,所以對錢看得很重;而小兒子從小過著富裕的生活,不知道錢從哪里來,所以他也不知道錢是怎么來的。他對金錢并不吝嗇;這種需要花重金請人的事情,自然是派一個小兒子來做。
對于范蠡,太史公評價道:“三招皆有尊名,其名必傳于后世?!?/p>
[后記]
如果說吳越爭霸是第《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號文章中的“明線”,那么伍子胥和范蠡的不同命運就可以視為“隱線”之一。伍子胥和范蠡都是極其聰明的人,他們都輔佐各自的君主走上了稱王之路。然而最終,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