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詩人王安石(宋代文學家王安石)
本文所用的標題是偉大革命家對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王安石的評價。這位革命者就是發(fā)動“十月革命”的列寧。王安石能夠在列寧的著作中得到如此高的評價,是很了不起的。
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考試時,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科舉軼事。本科第一狀元是楊馳,瀘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本科考試中,楊志表現(xiàn)勇敢,在口譯考試和省試中均獲得第一名。殿試時,楊志再次陰差陽錯得了第一名。就這樣,他成為宋朝又一位連續(xù)考中“三元”的杰出人物。
為什么說楊志錯得了頭獎呢?讓筆者來詳細解釋一下吧。本科考試后,楊志原本排名第四。第一個候選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到了提交皇帝決定最終名次的時候,問題出現(xiàn)了。在王安石的答卷中,皇帝看到了他非常不喜歡的意見和話語?;实塾蟹駴Q權(quán)。如果他不喜歡,自然要換人。于是他們一一填補了自己的位置,但是當他們看到第二個人王貴時,又有一個問題了。此人是在職應(yīng)試,已經(jīng)有官職了。按照宋代科舉慣例,一般不授予狀元稱號。沒辦法了,那就看第三名吧。沒想到,第三名韓江和第二名王貴的情況是一樣的。就這樣,楊智一下子從第四的位置上升到了第一的位置。楊志能夠獲得一等獎,成為“三元”得主,已經(jīng)是賺大了。
福所在處有禍,禍所在處有福。楊志還沒從連贏“三元”的喜悅中平靜下來,就收到了母親去世的訃告。沒有其他辦法。還沒來上班的楊志只能在星夜趕回家鄉(xiāng)參加葬禮。楊熾是個孝子。母親的去世讓他悲痛萬分,他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處理完母親的后事后,身體虛弱的新進士楊池因悲痛勞累而病倒,不久就去世了。目前,他尚未獲得政府任命。
關(guān)于楊池的科舉經(jīng)歷,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楊志成為冠軍之前,他的一個朋友做了一個夢,夢中楊志自稱“龍首山人”。這位朋友把這個夢告訴楊池后,楊池做出了這樣的分析:所謂龍頭,應(yīng)該是第一狀元的意思。至于山里人,他們是山里、荒野里的人,不一定注定當官。楊池后來的經(jīng)歷,確實準確的應(yīng)驗了他自己的分析。
王安石,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王安石考本科時年僅21歲。在這樣的年齡參加考試,他最初被選為第一名考生,可見他非凡的才華。王安石入仕后,曾任職于多個地方。宋神宗趙頊繼位后,王安石受到他的賞識,先后擔任參事、宰相。
王安石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想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官員。他登上政治高位后,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無懼天變、無畏祖宗、無憐憫”的大無畏精神,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民之言”,試圖根除國家和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將克服缺點,改變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富國強軍的宏偉目標。王安石推行的這些改革措施,就是載入史冊的“王安石變法”。
“富國強軍”是王安石實施改革的主要目標?!耙蕴煜轮?,生天下之財,以天下之財,供天下之用”,是王安石奉行的主要改革原則。在這樣的改革目標和原則指導下,為確保改革取得實效,王安石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包括機構(gòu)改革、財稅改革、兵役改革、農(nóng)業(yè)改革、教育改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稱王安石為中國全面體制改革的鼻祖并不為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列寧才給予王安石如此高的評價。
有趣的是,王安石認為科舉有很多弊端,一考就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他在范仲淹“精功考試”改革措施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廢諸科、只留進士”等科舉制度。比如,他不再注重詩詞考試,而是注重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政治生涯。潛力等等。他還主張以日??己舜婵婆e,提出教育考試“三考法”改革要求,選拔國家需要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K^“三脫法”,簡言之,就是通過考核將太學分為三等,“上品為官,中品免禮部試,下品免禮部試”。等級將免除解釋”。王安石的改革建議與當今社會各界對高考制度的不滿和指責,以及改革的路徑要求非常相似。也可見他的改革意識是多么超前、多么新潮。
王安石還嘗試改革官員管理制度,這就是著名的“元豐變法”。目的是淘汰那些無所事事、閑聊、吃空餉的冗員和冗員,以提高行政效率,減輕財政負擔。眾所周知,王安石的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史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隨著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宋朝官場徹底腐敗,無可救藥。
至于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普遍接受的主流理論是這樣的:他沒有處理好具體的實施問題以及與反對者的關(guān)系,因此與反對者長期反復斗爭,導致改革總是受到非議和詬病。抹黑的局面加上主要支持者宋神宗的動搖和去世。事實上,這只是官方文件。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比這復雜得多。
反對派的強烈抵制,確實給改革措施的實施帶來了困難。一般來說,任何基于國家和人民利益而進行的重大改革,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這樣,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利益集團必然會極力阻撓和抵制。過去如此,今天仍然如此。因此,利益集團問題永遠是改革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果我們對這個問題不夠重視,沒有足夠的解決決心,沒有足夠的限制措施,很可能會導致改革的失敗。對此,王安石在改革過程中顯然考慮不夠,缺乏相應(yīng)的預防和限制措施。
王安石的變法遭到這么多人的強烈反對,這也和他的性格有關(guān)。王安石被稱為“敖相公”,意思是他不懂得協(xié)調(diào)和妥協(xié),不撞南墻不回頭。對于一個政治家來說,在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的過程中所必要的妥協(xié)、讓步和曲折,是一門藝術(shù),更重要的是一種能力。不妥協(xié)的性格可以被贊揚,但永遠不值得效仿。對于一個官場人士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不懂得妥協(xié)、讓步、改變,就很難與他人溝通,也很難獲得他們的理解、合作甚至支持。由于性格上的缺陷,王安石使許多盟友或同情者變成了敵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馬光。
人性是復雜而多樣的。王安石雖然性格固執(zhí)、固執(zhí),但他也有一顆作為詩人的敏感、浪漫的心。王安石作為宋代著名詩人,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從這個角度來看,王安石也是一個“雙面人”。請注意,這里所說的“雙面人”沒有任何貶義。意味著王安石既有堅定強硬的政治家的外表,又有多愁善感的詩人的外表。這與今天語境下的“雙面人”不一樣。事物。
“京口與瓜州之間,中山僅隔數(shù)山,江南岸春風綠,明月何時照我?”這首詩《泊船瓜洲》既輕快明快,又委婉含蓄。很難想象這是出自王安石這樣性格的人之手。其中,“春風吹綠到江南岸”已成為人們千古傳誦的名言。究其原因,就在于“綠色”一詞的巧妙運用。能夠?qū)⒁粋€極其普通的角色運用到這種程度,已經(jīng)是很大度的舉動了。
“爆竹聲逐舊日,春風送屠蘇暖。暮日千家萬戶,總換新桃換舊韻?!彼焕閭ゴ蟮母母锛?。在這首題為《:010—》的新年詩中,王安石在表達熱烈喜慶氣氛的同時,還不忘表達了革故鼎新、立新改革的初衷。“新舊換新”因其蘊含著強烈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成為千古名言。社會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人民生活也需要創(chuàng)新。這首詩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因為它觸及了人性。
近日,有報道稱,王安石的詩《元日》被專家評選為中國古詩四十首優(yōu)秀詩篇之一:“墻角幾朵梅花,凌寒獨開,我知不是雪來的”。遠處,因為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傳來?!边@首小詩確實非常耐讀。不僅描寫了梅花不畏嚴寒、鶴立雞群的高貴風范和不屈品格。也隱喻了一個人雖然身處逆境,不為眾人所理解,但仍保持著癡情與高尚。追求理想。
王安石的詩雖然留存下來的不多,但從他的《梅》中,我們可以一睹他雍容細膩的文筆:“春又老了,南漠酒香梅花小。到處落花未掃,愛情從夢中悄然歸來?!奔t紙是寫來添愁的。詳細寫下你有多么想念我。喝醉了,字跡就小了。”紅紙滿地,不想擦。為什么?都是因為相思。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散文成就也頗為非凡,不過古文不是本書的重點,就不多說了。
王安石與大才子蘇軾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詩續(xù)故事。有一次,蘇軾去見王安石,王安石正好出去送客。在王安石的書房里,蘇軾看到了一首未完成的詩:“昨夜西風過花園,吹落黃花,滿地金黃。”蘇軾不禁竊笑,王安石認為理所當然,怎么會有菊花瓣落滿地的事情呢?素來愛鬧事的蘇大才,在詩中加了兩句:“秋花落不及春花,任詩人細吟?!睂懲旰缶碗x開了。
王安石回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詩已經(jīng)有一半成了詩了。一看字跡,就知道是蘇軾的作品。王安石看到后,自然明白蘇軾是在嘲笑他閉門造車,但他只是搖頭苦笑,并沒有與蘇軾爭辯。后來,蘇軾被貶黃州。金秋時節(jié),蘇軾確實看到了滿地黃花的壯觀景色。這時,蘇時恍然大悟。不是王安石想當然,而是他無知。蘇軾心服口服,隨后就此事向王安石誠懇道歉。
王安石和蘇軾的這個故事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紙上所見,終會覺其淺薄,但必知須細作之?!?/p>
一點點古迪
新聞線索舉報渠道:從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一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一點”。全省600名記者等你在線報道信息!